大腸癌發生人數連續第11年盤踞10大癌症之首,根據衛福部國健署最新的癌症登記統計資料顯示,每年約1萬5千人罹患大腸癌,死亡人數約5千700多人,但其實透過早期糞便潛血檢查,經確診能有效降低大腸癌死亡率60%。醫師今日表示,現階段國人篩檢率僅4成,且男性大腸癌的篩檢率比女性低,就算篩檢出陽性,大多也以怕痛或是不相信檢測結果為由,不接受下一步大腸鏡確診診斷,往往拖延到罹患大腸癌或是腸癌後期。

國健署自民國99年全面推動大腸癌篩檢,近10年來標準化發生率自104年起已連續兩年下降,比較105年與104年的數據,發生率下降1.7/10萬人,降幅約4%,透過篩檢發現的早期癌(0期及1期)可高達9成4;而及時接受治療,早期癌5年存活率高達8成5。

國健署署長王英偉表示,許多民眾誤以為只要腸胃道沒有不適,也沒有血便等症狀,就不需做大腸癌篩檢。但大腸癌初期通常無症狀,等到症狀出現時,病況往往相對複雜。由於大腸癌多發生在50歲以後,因此特別提供50至74歲的民眾,每2年1次免費的糞便潛血檢查,民眾只需要將採便管帶回,使用採便棒在糞便上來回沾幾次放入專屬的套管後,再送至符合健保特約的醫療院所,就可進行糞便潛血檢查。

台大醫院內科部消化內科主治醫師李宜家表示,少運動、不健康飲食、年紀大於50牙周病歲以上的人是大腸癌高風險群,個人病史中有腺瘤、大腸癌、發炎性腸病等也要多留意,家族史中一等親有大腸癌,家族成員有腺瘤、大腸直腸息肉、遺傳性非息肉大腸直腸癌的人都要特別小心。

牙齦可能健康可能紅腫,牙周治療主要的依據是X光檢查含囊袋探測,袋牙周探針指數大於四或五時,牙齦有流血的現象,就稱為牙周病。牙齦可能健康可能紅腫,主要的依據是X光檢查含囊袋探測,袋牙周探針指數大於四或五時,牙齦有流血的現象,就稱為牙周病。初期牙周病不易發現,容易為一般人所輕忽,由於是慢性的疾病,進程很慢,因此一般人都不會注意到嚴重度,是他的好處也是他的壞處,壞在因為容易輕忽,因此一般人真的發現牙周病都是等他感受到明顯的牙齦腫脹流血和牙齒位移,這時候都已經來到嚴重的牙周病破壞。牙周病是細菌引起的疾病,口腔內的唾液會與食物等行程牙菌斑附著於牙齦與牙齒上慢慢的演變成牙結石。細菌會產生毒素導致免疫反應,發炎都症狀,帶來巨噬細胞等將牙周組織 包含齒槽骨牙周韌帶 牙齦等慢慢破壞,牙周囊袋慢慢變深,更難清潔。行程厭氧細菌堆積生存。配合上咬合傷害,抽煙 ,糖尿病,等新血管疾病等共生因子促使牙周病破壞加劇。為一般牙周病的成因。

李宜家說,大腸癌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會先從小息肉開始,再演變成惡性大息肉,此時就會滲血,最後大約經過3年牙齦美容會再形成大腸癌。定期做糞便潛血檢查,可提早診斷出惡性大息肉,再接受大腸鏡確診,配合醫師治療,存活率可達百分之百。

台灣大學團隊分析335萬人年的癌症相關資料庫,顯示50至69歲符合大腸癌篩檢的民眾,已降低大腸癌死亡率達7%,可牙週治療見糞便潛血檢查是提早發現大腸癌的關鍵。

想遠離大腸癌,國檢署建議,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均衡飲食,每週至少運動5天,每次運動至少維持10分鐘,每週累積達150分鐘的中等費力身體活動或75分鐘的費力身體活動,並控制體重,定期做每2年1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如果篩檢為陽性個案,請至醫療院所接受大腸鏡確認診斷,並定期追蹤,配合醫師治療。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牙周病治療 牙周病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anansarahe 的頭像
    kanansarahe

    kanansarahe的部落格

    kanansara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